日期:2021-02-01
最近全球的股市真是火熱,台股也不惶多讓,就在今年2021/1/7日又破了1萬5千點。相信大家應該都普遍認為台股處於高檔,這時候許多人都會問,到底現在還可以存股嗎?
我一向支持買入持有市值型的ETF,例如追蹤台灣50指數的0050、006208及追蹤美國標普500的00646,但是最近的股市現象,實在令人不安。從本益比及殖利率來看就知道了,表一列出2021/1/8權值佔台灣50指數前10名的個股,台積電本益比30.6倍,聯發科40.8倍,台達電也有34.8倍,這是很驚人的數字。本益比代表回本的年數,以台積電來說,當天股價580元買進,最近4季每股盈餘(EPS)總共18.9元計算,得要約31年才能回本,這數字不覺得太大了些嗎?EPS只是獲利還不是配發回來的現金,這時就得從殖利率來看,台積電的殖利率只有1.64%,約莫只比定存高一些,自己想一下值得嗎。不是只有台積電這樣,聯發科的殖利率也只有1.25%,台達電1.61%,聯電1.67%,而這些高本益比、低殖利率的個股,正是這一波大漲的主要股票。
股市是瘋狂的,多頭時期沒有人知道何時是高點,在空頭時期也沒有人知道低點是多少!即便這樣,股票畢竟是有價證券,價值多少總是有個道理可依循,也就是股票的內在價值,股價就會在內在價值上下波動。內在價值簡單的評估方式就是回本年數以及殖利率。物極必反,上漲時超出內在價值過多,理性投資者必然縮手。下跌時一旦跌破內在價值過多,不用等政府進場護盤,理性投資者就會自己去撿便宜。
其實,現在的投資氛圍跟2000年的科技泡沫之前非常類似,當時網路才剛興起,大家都看好網路未來必定大有可為,所有美國公司只要跟科技及網路沾上邊的都大漲,台股當然也是隨著美股起舞。這產業並沒有錯,但網路只是剛開始,基礎建設如光纖等都還沒佈建好,網際網路公司也還沒開始賺錢,財務報表當然不好看,股價只是表達了一個網路夢,當時華倫巴菲特就堅持不買科技股,因為當時這些公司實在太虛弱了。
我當時也在網路公司工作,常常得跑美國矽谷,有一次美國客戶告訴我個非常有趣的事,當時每家達康(.com)公司都虧錢但股價都大漲,只有一家美國公司非常守本分,沒有過度投資,競競業業的經營,好不容易有了小小獲利,結果當年這家公司的CEO在董事會上被K得滿頭包,一直被質問其他網路公司都不賺錢,為何我們公司會賺錢,就是因為你太保守了,未來性不夠!從此可以證明當時股市已經瘋狂,沒有理性可言,於是導致2000年雪崩式下滑。
對比現在,電動車無疑的是未來明星產業,未來必定大有可為,而特斯拉也不過剛開始有獲利,未來加入競爭廠商未知數還很大,股價就從去年初130美元漲到了880美元,一年間漲了將近7倍,本益比高達驚人的1,682倍。台股雖然沒這麼誇張,但也是夠精彩的,自從2000年科技泡沫從1萬點跌下來之後,好不容易才在2017年5月,花了17年時間真正站上了1萬點。但就在疫情還沒結束之際,台股卻從疫情發生下跌後的最低8,523點(2020/3/19),一路上漲至15,463點(2021/1/8收盤),漲幅高達81%。這一年發生了甚麼事,讓台股有這麼厲害的表現,投資者自己去思考一下吧。
存股標的只要是市值型的ETF就不用擔心買到地雷股,聰明的投資者只會在股價低時勇敢的進場,在股價處於高檔時,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待,等待機會來臨幫政府收拾殘局。
表一:台灣50指數權值前10排名(2021/1/8)
公司名稱 | 證券代碼 | 股價 | 殖利率 | 本益比 | EPS | 權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台積電 | 2330 | 580元 | 1.64% | 30.6 | 18.9元 | 51.3% |
鴻海 | 2317 | 108元 | 3.89% | 14.5 | 7.5元 | 4.7% |
聯發科 | 2454 | 838元 | 1.25% | 40.8 | 20.5元 | 4.6% |
台達電 | 2308 | 310元 | 1.61% | 34.8 | 8.9元 | 2.5% |
聯電 | 2303 | 47.85元 | 1.67% | 27.2 | 1.8元 | 2.1% |
台塑 | 1301 | 98元 | 4.49% | 50.0 | 2.0元 | 1.8% |
中華電 | 2412 | 110元 | 3.85% | 25.9 | 4.3元 | 1.5% |
南亞塑膠 | 1303 | 72.7元 | 3.03% | 32.6 | 2.2元 | 1.5% |
中信金 | 2891 | 20元 | 5.00% | 9.8 | 2.0元 | 1.3% |
國泰金 | 2882 | 42.85元 | 4.67% | 8.4 | 5.1元 | 1.3%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