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股市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,投資者預期經濟景氣將會重挫,股價應聲重跌,存股族這時候才是面臨真正考驗,還敢繼續持有股票的才是真正的存股族。多頭市場存股族當然很快樂,然而投資沒有天天在過年的,唯有在空頭市場才能顯現投資能力,這時機點更能看到資產配置的重要。
台灣只要是高配息的股票或ETF,特別受到投資者的青睞,看到這種情況我都覺得非常奇怪,投資應該看的是總報酬,而不是只有高配息,怎會反其道而行,要高配息不要高報酬。尤其,高配息意味著成長停滯,就不會有資本利得這部分的獲利。
存股族偏好能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個股,挑選方式是殖利率愈高愈好,現金配息的穩定度最好每年都一樣,也就是愈穩定愈好。只是配發現金股利愈穩定,也代表風險愈低,殖利率就愈低。例如2022/4/1證交所公布的殖利率,中華電(2412) 3.63%,中保科(9917) 4.59%,玉山金(2884) 4.06%。這些股票的現金股利確實很穩定,但是殖利率都低於5%。
愈來愈多的投資者喜歡高配息的商品,從持有0056的人數已經超越了0050可以看出受歡迎的程度。然而收到的配息如果沒有再投入,也就是沒有複利效果,時間久了投資報酬率可是差很多。
2021年最強的主動型基金,全年績效第1名新光創新科技基金87.8%,第2名統一奔騰基金86.5%,第3名統一黑馬基金82.1%,即便是排名第10的安聯台灣科技也有66.2%。這麼輝煌的成績簡直吊打所有ETF,即便是富邦科技(0052)也只有23.1%,元大電子(0053)24.5%,元大台灣五十(0050)21.7%。難道現在是主動型投資天的天下嗎?
很多人認為資本利得或價差,只會是紙上富貴一場,不會長期存在的,唯有拿到手的配息才是真正到手的錢。這是對股票的漲跌不是很清楚的投資者,才會有這樣的誤解。
每當商品有大打折的時,有購物習慣的人都會趁機加碼買進。股票又何嘗不是這樣,股價下跌時相當於商品大打折,投資者應該興奮,而不是憂眉苦臉!
0050及0056是兩種不同類型的ETF,網路上也有許多人對這兩檔做過比較,但是多著墨於過去的報酬或規模。這次我想用科學的方式,從報酬與風險的角度來分析,看這兩檔該如何挑選比較好。
ETF的股價是貴還是便宜,評估方式也跟個股一樣,一檔股票貴還是便宜最常用的指標為本益比、股價淨值比以及殖利率,ETF也是一樣有本益比等資料,ETF是不折不扣的指數基金,也就是一籃子股票的概念
高房價確實讓許多人買不起房子,可是你知道租房不用繳房貸,但可是要繳不少租金,一間1,000萬元的房子,總繳利息只不過約118萬元,可是總支付租金卻高達518萬元。
這次南方澳大橋坍塌,郭台銘先生當天宣布捐了1,000萬元,然而屏東縣議員蔣月惠在她的臉書PO文「若開收據,那不叫捐款
電影《大賣空》的主角Michael Burry,預言指數型基金及ETF將會是下一個泡沫,使得信奉被動投資者相當恐慌。其實,不論是個股、主動型基金或被動型基金,只要是漲多了就會回檔修正,跌深了也一定會反彈...
不用擔心勞保會破產,這是重大社會問題,只要開源節流就可解決,不用急著一次請領給付。真的這樣嗎,本篇提供一個試算讓大家知道即便勞保老年年金打了折,還是領年金划算的。
退休理財在退休前及退休後這兩個階段是不一樣的,退休前的理財目標是快速累積退休準備金,退休後則是注重能穩定產出現金流...
這一波疫情讓投資者如坐雲霄飛車,大盤從春節前12,186點,到2020/3/10收盤已經跌至11,003,幅度高達9.7%。對存股族而言不管股價波動,只要有股票有獲利配息,就值得長期持有,而現在正是考驗存股族的最佳時機,是否有這定力只看獲利不看股價!
這一篇是股市還沒重跌時寫的,於鏡周刊2020/02/20發表文章,一個穩健的投資方法在任何時刻都適用。